一家三星级养老院院长的自诉:疫情三年,我们如何一步步走向倒闭

浏览次数: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日期:2022-05-25
html模版一家三星级养老院院长的自诉:疫情三年,我们如何一步步走向倒闭

  记者田进

  35岁的闫帅正被迫打算关闭自己运营了15年的三星级养老机构。

  2007年,闫帅从父母手中接过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普乐园爱心养老院的经营权,此时占地30亩的养老院仅入住5位老人,经营上仍是入不敷出。15年过去,养老院正常情况下入住老人数约180人,2021年被评为三星级养老机构。养老院属于民办非营利性机构,入住老人的收费在1800-6000元/月不等。他说自己的梦想是办一所人人住得起的养老院。

  作为对比,截至2021年12月31日,北京市具备星级资格的养老机构共有458家,其中五星级13家、四星级40家、三星级58家、二星级309家、一星级38家。

  疫情第三年,因为上涨的土地租金、居高不下的护理员成本、反复的封闭式管理导致入住率下跌等因素,养老院已在倒闭边缘。闫帅说:“封闭式管理期间,成本相比此前翻了近一番。连续扛了三年,真的快扛不住了。”

  在4月21日的专访中,闫帅讲述了养老院在近一年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倒闭。下面是经济观察网根据其讲述形成的精简文字。

  封闭式管理的涟漪效应

  因为老年人是易感人群,所以当养老院所在地区出现疫情时,养老院基本会立刻进行封闭式管理。封控之后,多个问题随之而来。

  只要一进行闭环管理,护理员就没办法轮休回家。此轮疫情,养老院已封闭约一个月,期间护理员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老年人长期见不到子女心里容易激动,护理员天天24小时面对老人,需要扮演护理员、家人等各种角色。为此我们也需要额外给他们支付一笔报酬。

  疫情期间,如果需要收住新的老人,养老院需单独设置隔离区,但我们这类传统养老机构并不具备设置隔离点的能力。并且护理人员本身就缺,单独安排护理员去照顾隔离区老年人不现实,所以养老院干脆不收住新的老人。养老院因为此入住人数从疫情前的180多人降低到现在的100人。

  同理,因为闭环管理,当院内老年人生病外出就医后需要重返养老院时,就面临一个尴尬局面。我们根本没设置隔离区,这个问题求助多个部门后也无解,最后只能让外出就医老人返回养老院和护理员一起单独住一间房隔离。我们担心的是,如果老人就医途中感染新冠肺炎,后果不堪设想,但又不能不送老人去医院。同时,如果家属能照顾老人,也尽量不让老人返院。

  养老院服务之外,我们还设置了居家养老服务板块??定期派护理人员上门给老人提供助医、助药、助浴、助餐等服务,由地方主管部门给与相关服务补贴。按照政策规定,养老机构运营补贴依据机构的服务量来发放。如果服务量不达标,当年运营补贴会锐减甚至没有。可因为疫情管控,护理人员没办法进行居家养老服务,最终我们也就达不到相应的考核标准。

  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三方监管机构依旧时刻盯着养老机构。比如近期给我们说养老院烟道、污水设施等设备需要更新处理,否则不符合最新的环境规定。但现在施工人员进不来,等养老院一解封,可能马上就面临设施不合格被罚款。设备更新又是新的成本。

  收入下滑、成本上升

  因为封闭式管理,养老院没办法收住新的老人。与此同时,已入住的老人因为家属经济问题被接走或去世,导致老人数逐步下滑。

  目前养老院设置床位数245个。疫情前,每年新增入住老人数一般维持在70人左右,总体入住老人数维持180人上下(入住率约73.5%)。2020年第一次疫情发生时,入住老人数由180人减少至100人。2020年下半年机构再次开始收住新的老人,此后一年时间里机构入住人数再次上涨至160余人。2021年下半年,疫情再起,机构入住数再次逐步下滑至现在的100人。

  我们做过测算,老人入住数达140人时,养老院才能勉强进入盈亏平衡区间;入住数达180人,才能微有盈利。现在老人入住数只有100人,考虑到40位员工成本以及场租、水电,一个月至少亏损一万元。

  其实,在和其他养老机构管理者沟通中可以发现,很多民办养老院更尴尬。机构入住老人数由100多人骤降到只剩下几十人,院长们只能亏本硬扛着。有些院长甚至抵押房产、借款度日。

  一项值得担忧的事是,人工成本还在提升并且护理人员老龄化现象越加严重。

  按照相关行业标准,三星级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和半失能老人、失能老年人配比原则上不应低于1∶3-1∶6。因为老人入住数下滑,我们养老院已高于此比例。即使这样,我们也不敢通过裁掉护理员来控制成本。就怕疫情一结束,入住老人数重新增加,护理人员不够且短时间内根本招不到。加上我们养老院地处郊区,招聘人员并留下来更是难上加难。

  现在养老护理行业很缺人,基本只能招到45岁以上的阿姨,并且招进来的阿姨素质并不高,从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即使我们后期给予培训,但与职业学院毕业的护理人员根本比不得。而这些高素质人才只有高端养老机构和公办养老机构才具备能力招聘。

  针对一些特殊老人,我们也没办法收住,因为需要的人工成本太高,即使收费一万/月都可能没办法覆盖老人的护理成本。比如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的护理,老年人会砸、会跑、会摔,同时还需要给老人做稳定性康复治疗,护理、膳食、康复等都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

  我们的运营成本也在上升。

  2021年,普乐园爱心养老院评选上了北京市三星级养老机构。为了评上三星级,我们花了10多万去做标准化的体系建设。此后,一直需要一个庞大的服务团队去维护体系的运营。比如护理部需要分几个组,每个组都需要设置组长,通过各类小的职能部门去构架管理框架,最终形成标准化的体系。体系运转需要大量的人员和资金;可如果不参与星级评定,很多运营补贴将被剥夺。

  现在养老机构管理建设标准也在不断提升变化。比如,前几年养老机构设置防火门就可达标,新的评定办法出台后,需要改建成防爆、防火门,我们只能拆了重新建设。类似这种标准不断提升,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运营成本越来越高。

  情怀还能支撑养老院运营多久

  回顾行业发展时间线,2013年开始,养老行业才逐渐迎来“朝阳”,政策开始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并提供各类补贴和扶持政策。如用水用电都按照福利机构标准、部分税收政策性减免、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的推广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大大减少了运营成本和风险。按照《北京市养老机构运营补贴管理办法》规定,养老机构每新增一位入住北京户籍的老人能享受到机构运营补贴。

  因为定位于普惠性养老机构,我们的定价很低。可养老机构星级评定标准提升之后养老院运营成本必然增加。羊毛出在羊身上,土地租金在涨、运营团队成本在增加,总成本摊平到入住老人身上,收费标准只能进一步上涨才能维持养老院的持续运营。

  养老产业发展至今,很多方面没有形成细化标准,这也导致很多养老机构在评定过程中苦不堪言。比如第三方监管机构核查养老院护理日志时质疑为何没有按标准化去照顾老人。可养老服务很多时候没办法提供标准化服务,比如一个卧床不能自理的老人和一个卧床但能移动的老人,上厕所时所需要的服务就是不一样。但往往这时候,就可能影响机构的评定审核。护理服务不是工厂流水线,没法做到所有细节完全一致。所以标准化上也很难完全一致。

  医养结合亦是如此。从出发点来看,医养结合能让老人足不出户就看病拿药。但内设医务室不允许对外运营。对于我们这类养老院而言,医务室一个全职大夫加上两位护士,人工成本就在3万/月以上,建设医务室肯定赔钱。并且医务室的医保审批和医保额度申请很难。如果跟医院合作,老年人看病拿药还得去医院,医养结合可能就流于表面。但不推行医养结合,就会影响星级评定,所以我们只能与社区医院合作。小病老人开车送去社区医院,大病老人则呼叫急救车送医院。

  养老用地及福利用地只听说过,凯发k8官网登录,没有见过身边哪些普惠性民办非营利机构在使用。更多的民办养老机构面临地上建筑手续不全、土地性质等问题。很多机构因为土地手续以及建设手续不齐全导致一分建设性补贴都没有拿到过。但很多高端机构却享受着很多优质政策。只是,更多人需要的是普惠性养老机构。

  从2007年运营到现在,我其实很舍不得,现在就是靠情怀撑着。如果长久的亏损下去,可能只能离开这个行业。在政策扶持下,一些行业人士此前也就入局养老产业咨询我,我都是衷心劝他们别轻易入场,养老产业大概率不赚钱。

 

Copyright 2017 亚美am8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